25 / 11 / 02
iPhone Air 是我自 iPhone 12 mini 后最心动的手机,轻便一体犹如艺术品,以至于什么单摄、单扬声器、仅支持eSIM,在纯粹的魅力面前都显得微不足道。
入手之前,我就对在国内开通 eSIM 的难度有所预料,但未料到这难度竟会如此超乎想象。eSIM 本应是一个有着便捷性象征的技术,本应是用户在线上自助申请、校验身份、自行扫码添加,全程几分钟内就能优雅完成的。实际却是,我为了这份便捷,前后花了两天,往返奔波了二十公里,才在一家指定的直属营业厅完成了中国移动 eSIM 的开通。

11 月 1 日,我拿到新机,花了两个小时完成数据迁移(中间还遭遇了无法进入数据迁移的 Bug,被迫还原了一遍)。一切就绪后,我选了一家中国移动 App 上显示的“可办理 eSIM”的沟通 100 营业厅。门都还没进,就看到“因系统故障 eSIM 业务请移步至 xxx 直属营业厅办理”的告示。本应是 App 信息准确、网点就近办理,实际却是 App 上的信息赶不上朝令夕改的政策,我白跑一趟。
骑车飞奔到那家十公里外的直属营业厅,我发现 eSIM 这么简单的一个业务,竟然毫无优待可言。还以为本应有一个快速通道之类的专属窗口吧,实际却是,我需要和办理套餐变更或报装宽带的用户一起,常规取号、耐心排队。
等待期间,不断有业务员来和我确认:“你这个是国行的吗?是 iPhone Air 吗?不是国行的开通不了!”仿佛我是来给他们添麻烦的。
排了 40 分钟的队,终于轮到我。本应是训练有素、设备齐全。实际却是,负责的业务员先是花了十分钟寻找一支“专属”的扫码枪。接下来的流程更是令人咋舌:扫描身份证、用我的手机调出串号页、遮住下方的 IMEI、对着 EID 扫了半天(全国统一的姿势)、再拍下整个手机串号页、再将身份证和手机串号页一起拍下、最后拍我的人脸。
在上述步骤重复了三遍以后,业务员两手一摊:“系统故障了,提示接口错误,今天办不了,改天再来吧。”我反问他:“我大老远过来还等了那么久,如果我今天一定要办成呢?”他联系了运维尝试委托提交,依然失败,被告知这是全国范围的故障。在我追问之下,他才含糊地透露,由于权限收紧,目前只有他们这家直属分公司能办,其他授权点甚至沟通 100 服务厅都不行。这完美印证了 eSIM 是一项多么匆忙上线的业务,以至于系统和权限都处在朝令夕改的混乱之中。
11 月 2 日,我不死心。一大早,我先致电 10086 人工客服。作为客服,本应掌握全网的故障动态。实际却是,10086 对我所说的 eSIM 业务、接口错误和全国故障一无所知,建议我直接咨询营业厅。我只好打通了昨天那家营业厅的电话,谢天谢地,对方说恢复了。
我又一次骑行十公里。
这回业务员倒是麻利地拿出了昨天的扫码枪,但扫了半天,又遇到了问题。咨询上级后得到的答复是:“现在不能用扫码枪了,要手输 EID。”旁边两位业务员不忘吐槽道:“怎么又变了!昨天还说一定要扫码枪,现在怎么又只能手输了!”
本应是标准化的数字流程。实际却是,他们的 SOP 甚至撑不过 24 小时。
接下来的签字流程,我签的竟然是补换卡业务的业务单。我瞬间明白了,这只是在补换卡业务上临时嫁接的一个功能,昨天的接口错误,大概率就是这个功能对接上出了问题。折腾许久,业务员电脑上终于出现了一个二维码。扫码、添加、激活。这最后一步倒是快得惊人,实体 SIM 卡瞬间失效。
就在快要结束时,业务员还不忘补上那句台词:“你这个是国行的吗?如果是美版的话不行哦!”这句话估计是整套 SOP 里头唯一一个能撑过 24 小时的步骤。我实在忍不住,纠正了他:“不仅是美版不行,是除了国行以外的都不行,因为没有中国 CI。”
他露出了恍然大悟又有些迷茫的表情:“这样子的吗?不是只说是美版不行嘛!”
我这个一般用户,可能比他们这些一线业务员更了解这项新业务。
